
很高興有業界的網友願意出來分享意見,我這篇回應略長,所以直接當成一篇網誌發表。
其實,就事論事,我僅以一個市場觀察者的立場寫下這些東西。
這兩年來情報誌大量停刊(智冠體系的LevelUp、城邦體系的網路遊戲、總動員...etc)、出刊時間延長(城邦體系吱吱叫轉為季刊)。
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專刊盛行。專刊拉走了原本會為了特定內容購買的讀者。
讀者想要什麼,那我們就給他什麼!
這種想法無可厚非,但是當所有出版社都一窩蜂的下去作專刊,過度浮濫的專刊就會把整個市場搞死。最後讀者也不願意買品質低劣的專刊,這就是前篇網誌標題『向下沉淪的遊戲出版業界』的意思。
去年專刊部份,城邦體系一家獨大。今年至今,幾乎所有出版社都下海撈這一票(除了 GameQ,據說是因為人力不足)。
重複的出版策略非常容易造成消費者疲乏,最後會屏棄這樣的書籍。這點值得各家出版社深思。
換個角度來看。現在遊戲雜誌賣最好的,其實不是各專刊,而是電玩通雜誌。雖然同樣有攻略本的競爭(授權本),但是並不會影響到週刊的銷售量。因為銷售的目標對象不同。
反而因為該刊的獨一性,造成熱賣。我不明瞭為何沒有任何其他出版社搶食這塊市場。不過據說當年疾風快報遭到日方嚴重的法律控訴,以至於退出本市場。
告不告的贏?
根據著作權法,『就利用人而言,除非屬於使用程度輕微之「合理使用」外,否則原則上應獲得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,始能合法利用他人著作。』。
以目前專刊利用他人著作權營利,整本書內有超過80%內容為同一遊戲,實在說不上市『使用程度輕微之合理使用』。
綜觀美日,還沒有看過有人敢做類似台灣這樣的未經授權專刊...
未來怎麼演變?
台灣遊戲公司並不像日本遊戲公司一樣,對於週邊商品衍生獲利有著強烈的執著。所以目前並沒有正視版稅這個東西。
老實說起來,一個月149賣三萬本,10%版稅也不過是45萬。相較起遊戲本身的獲利來說,可以說是九牛一毛,更別說大多數的書都賣不到三萬本。
可是,日本線上遊戲公司慢慢抬頭,未來台灣市場可能會逐漸出現日本線上遊戲,以日本遊戲廠商的態度來說,難保不會出現大規模訴訟。
獲利
我一直相信『沒有獲利的企業是一種罪惡』,但是顯然的,讀者不會知道也不會介意出版社到底有沒有獲利,讀者要的只是花了錢,要得到滿意的商品。
所以讀者會介意書的厚度、會介意書送的贈品、會介意後面的雞肋遊戲頁數。因為專刊的目標讀者就是為了某特定遊戲而買,如果他需要多種遊戲情報,那他會去買情報誌,而不是專刊。
行銷學有個謬論:你不需改善你的產品,只需要找到更愚蠢的消費者。但是消費者總會有進步的一天,當他們領悟到原來某出版社老是出一些回收稿、錯誤稿或者是網頁資料照搬的專刊。後果可想而知...